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科普 >> 正文

心理科普 | 今天是3·15 学点消费心理学!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3-15 [来源]: [浏览次数]:

刚过去的3.8大促

你剁手了吗?

我们为什么会冲动消费?

商家把握住了我们的哪些心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

有关消费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账户

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地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比如有生活开支账户、个人发展账户、情感维系账户、美丽账户、健康账户、娱乐账户等等。商家会通过改变我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认知,让我们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为此买单的心理账户中,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为本不愿意购买的东西买单。

例如:一盒巧克力300元,我们可能会觉得贵不会购买,但是当商家说:沉醉在爱情的恋人们,巧克力让爱人执手相握,你可能就会觉得很值得。

一开始巧克力可能属于我们的生活开支账户,我们的额度是500元,300元的巧克力看起来很昂贵。商家的广告语将巧克力与爱情相联系,将其从生活开支账户转移到情感维系账户,我们的情感维系账户额度远高于生活开支账户,因此我们更容易为巧克力买单。

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是指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我们在做决策时之所以考虑沉没成本,是因为我们通常不愿意去接受先前投入的资金被浪费掉的事实。

例如:花10元购买了外卖平台的优惠券,我们大多会为了用光优惠券而订外卖,即使我们本可以不订。

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来源于一个小故事,心理学家詹姆斯与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卡尔森不以为然。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毫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

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人们在偶然获得一件完全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会继续添加更多相关而自己原本不需要的东西。

例如:朋友送了你一件漂亮的衣服,你发现没有与之搭配的裤子,于是你买了一条裤子,又发现没有合适的鞋子......

凡勃伦效应

平时我们买东西一般都会货比三家,做出性价比最高的选择。那为什么聪明机智的我们有时候会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贵但不实用的东西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说的是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会因其标价较高而增加,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反映的是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欲望。人们在购物时,相比物质上的满足,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特别是这类物品有“炫耀性”的效果。

例如:购买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奢侈品,商家利用我们的炫耀性心理,在宣传和定价等方面大作功夫,让我们相信该产品或品牌有格调。

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满足物质需求的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自我表达的方式。在未来的消费过程中,小编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启发你,更加理性地面对各种挑战,做出更加符合自己真实需求和价值观的决策。